借力歸僑反哺 推動城鄉共富
2021/08/06 07:36 來源:溫州日報 編輯:王一川 瀏覽:1869
本報記者 張睿
過了10多年國內國外奔波的生活以后,鄧衛東回到老家鹿城區七都街道前沙村,和伙伴們一起經營起“鷺野星空”營地。
他們租下農房、流轉土地,還招聘村民當服務員,讓這些原本閑置的資產和留守勞力,有了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。
七都是著名的僑鄉,現有兩萬多人旅居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如今在這里,像鄧衛東這樣的返鄉華僑并非個例。他們帶著資金和成熟商業理念前來投資,為七都引入符合城市發展趨勢的都市消費經濟項目,帶動本地居民就業增收;他們帶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生活閱歷加入基層組織,推動鄉村完善基層治理。
而這些,成了僑鄉七都的優勢資源,借助歸僑反哺的拳拳之心,讓推動城鄉共富的底氣更足。
先富帶動后富——
吸引僑資落戶
盤活農村資源
在這一輪開發建設中,七都的吟州、前沙、樟里等村,未來仍將較為完整地保留田園村莊風貌。如何聚焦區域協同共榮,提高村集體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,成為該街道打造共同富裕樣板必須破解的題目。
在街道黨工委書記葉正茂看來,挖掘本地僑資僑貿,吸引他們帶著資金、項目和理念前來落戶,帶動現有農村資源盤活變現,是七都破題農村增收短板的途徑之一。而當地農村最現成的資源,就是大量閑置的農房、季節性拋荒的農田,以及留守的婦女等勞動力。
今年開業以來經營情況良好的“鷺野星空”,就是典型例子。
看中這里的田園環境,鄧衛東便有了把營地打造成理想中家園的想法。
為此,他和伙伴們租下3間房子、流轉來40畝土地,為村集體和村民帶來房租、土地流轉費、土地管理費、青苗補償費等收入。尤其是房租,一年一間就有8萬至10萬元。此外,他們還要為來自村里的固定服務員、臨時雇工,每月支付兩三萬元的工資。
在這個返鄉華僑團隊中,有的做過貿易,熟悉采購和市場運作;有的生活過多個國家,了解世界消費潮流;有的懂得建筑裝潢,善于將想法變成現實……這種組合,為“鷺野星空”打開市場奠定基礎,也為村里實現可持續就業增收提供保障。
在這種共同富裕模式的背后,是七都致力推動返鄉華僑反哺、先富帶動后富的工作舉措。
該街道率先我市成立街道和村兩級海內外鄉賢聯誼會,在紐約、巴黎、香港等地設立引才聯絡站,聯絡七都籍海外人才,引導他們助力家鄉建設。堅持開展走親暖心訪鄉賢活動,對僑胞的訴求安排專人對接,實行銷號管理。
街道還開發微信小程序,讓在外華僑可隨時查看自家村務,增強他們的鄉情和參與感。對有意愿帶著資金項目回歸的華僑,進行跟蹤服務。一方面幫他們梳理本地優惠政策,另一方面則協助他們和項目涉及的村社、村民進行對接,降低投資過程中的溝通成本。
得益于這些舉措,越來越多的僑資項目正落戶七都。僑資注資打造的七彩僑都田園綜合體生態項目,帶動家鄉花海經濟;華僑抱團成立的溫州僑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,帶動家鄉跨境貿易;僑資參與開發的慢食體驗街區、慢米節·慢生活市集,成為鄉村招徠人氣的新亮點。
夯實治理基石——
鼓勵華僑返鄉
參與基層治理
既有城市化的居住小區和科技金融等都市經濟,又保留農村的村社和種養等農耕經濟。這種田城相融的布局,是七都未來特有的經濟社會形態。如何在這一社情之下,聚焦社會和諧共治,探索新途徑夯實治理基石,成為該街道打造共同富裕樣板的另一道考題。
為此,街道鼓勵華僑返鄉定居、參與社會治理,甚至經遴選培訓后進入基層組織。以他們的威望和閱歷,化解矛盾糾紛、助力地方黨委政府和村社村民溝通,為農村發展找對路徑。
這一探索實踐,在吟州村基層治理中取得了成效。
有著近20年國外生活經歷的金德義,回鄉成為吟州村這一屆村黨支部書記。他把化解土地確權糾紛,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。
他向記者介紹了一起糾紛。當年一戶村民出國,把自家兩分地交給留守村民打理,F在村里土地越來越值錢,他想要回來,那戶人竟然耍賴不歸還。金德義出面,為雙方疏通做工作,最終幫在外華僑要回土地并完成確權。
像這樣關于土地和房屋的糾紛,金德義處理了不下50例。在他的帶領下,吟州村結合土地確權開展矛盾化解。同時,以此為契機,推進由村集體集中流轉土地和農房,吸引數十批客商前來洽談投資,為村里經濟發展打下基礎。
以此為例,七都街道引導華僑投身基層治理,反哺家鄉共同富裕。
街道成立鄉賢百忙官智庫隊伍,依托知名僑領,設立“老包咖啡 專解是非”“黃老鄉賢 說說清廉”等無檢舉控告調解鄉賢點。探索村“兩委”+黨代表+鄉賢參事會+監察聯絡員的基層治理模式,推動華僑主動在村級議事、矛盾調解、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落地、清廉村居建設等領域發揮作用。“在街道引導下,返鄉華僑已占村干部總數的四分之一。特別是一肩挑人員,超半數是歸國華僑。”街道紀工委書記陳琳說。
這些華僑村干部,正在夯實共同富裕的治理基石中,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。如,樟里村黨支部書記包愛通,通過“老包咖啡 專解是非”特色調解室這一平臺,進駐舊村改造現場,開啟跨國助遷工作;協調入駐文創企業、游客和本地村民的關系。前沙村黨支部委員馬云長,則把國外注重環境衛生的理念帶回家鄉,助力村里實施環境整治,為精品村建設出智、出力。
相關新聞
- 聲明:凡本網注明轉載自其他媒體的作品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地址:溫州公園路日報大廈1204室 值班電話:0577-88096870 0577-88096580